
高层建筑和多层住宅进年来的广泛普及,车辆平均拥有量的增加,停车位数量需求的随之增加,地下室开发与利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越来越大。相关数据表明,建筑物地下室防水失效、渗漏水的状况普遍存在,但地下室防水一旦失败从技术上说很难补救,而且相关花费成本也会很高,维修工期长,不只影响结构安全,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也无法保证。
地下室防水一般采用结构自防水和附加防水两道防水方式。结构自防水主要是指,结构钢筋混凝土自身具有自防水功能,外防水附加柔性防水材料。工程实施过程中,附加防水层用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接头多,采用空铺法,施工中一旦有损坏或接头有渗漏,受压力作用,地下水渗入到外防水层内部,外防水层就失去了防水作用。柔性外防水层因房屋整体荷载的增加,在地基及垫层变形、沉降的情况下,在每平米几十吨的压力下,容易受到损坏。
所以地下室附加外防水层的防水作用在理论上存在,但在实际使用中未能充分发挥防水作用,实际要依靠结构钢筋混凝土的自防水功能,地下室防水不渗漏的关键要保证抗渗混凝土浇注密实、不留缝隙。因此工程实践中,可以取消地下室附加外防水层,以节约地下室防水费用,降低工程造价。
结构混凝土自防水材料具有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抗裂的性能,是无机多孔复合材料,如果能采取提高混凝土密实度的措施,就可以改善建筑物内部的布局,减少渗漏水的可能,处理得当就可完全阻挡侵入的地下水。原材料精选,合理配比混凝土,掺加水泥基基渗透结晶、抗裂密实剂与DPS减水剂等方法可以提高混凝土防水性能。
在原材料优选和混凝土级配优化方面,首先,各种原材料质量必须高,含泥量等多项要求要严格符合。水泥要选用水化热较低的品种,来避免水热化,硬化收缩产生裂缝的情况。粉煤灰加一些的话,可以用来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紧密性和抗渗性。为了减少混凝土中毛细孔、沉降缝隙、接触孔等,阻断其形成渗水通道,要严格对水灰比、含砂率、水泥用量和灰砂比进行控制。
在普通混凝土配比基础上掺加外加剂而达到抗渗防水目的,同时提高混凝土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要确保防水效果,就要对以下几方面的施工进行质量控制。
1. 混凝土的布料与振捣
存在施工安排不周而导致布料混乱,不分层次和地段的问题,浇筑面积过大或分布点太多时会出现施工冷缝。地下室结构抗渗混凝土施工布料是一项重要的工序,为达到防水目的,要有专人负责布料点,布料的厚度与宽度及质量都要符合要求,浇筑时要分层均匀布料。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要快插慢拔,不应漏振和过振,以把混凝土振密实,表面浮浆为准则。混凝土浇注前,供料速度与施工浇注需求速度关系的计算要严谨,连续浇注不能被商混断供影响,不然前后浇注混凝土之间会形成冷缝,产生渗漏通道。
2. 施工缝处理
施工缝处由于后浇混凝土的收缩,易产生渗水通道,所以应有针对性采取防水的措施。地下室外墙水平施工缝应留设在墙身距底板的半米左右处,在施工缝处墙体中间设置一道宽度和厚度合适的止水钢板,钢板的接头要焊接密实牢固。施工缝处的混凝土应捣抹密实,在二次浇灌前应将松散混凝土剔除,做凿毛处理,清理干净槽内,浇注混凝土前应先作铺浆处理。
3. 后浇带处理
4. 穿墙管线
穿过地下室外墙管线的钢套管和周围混凝土胀缩系数不同,在套管周围会产生开裂,形成渗水。因此,穿墙套管一定要在中部位置连续满焊钢板止水盘,做好防腐处理,并在管道墙面周围应留槽,用密封胶密封。另外在套管密集的墙体部位应采用和易性较好的细石混凝土进行浇注,确保该处混凝土的密实性。
5.养护
混凝土终凝前要加强养护,最低气温高于五摄氏度时,要水浇湿养护,养护期不少于十四天。处理不好的话,混凝土内水分蒸发过快或超量,混凝土表面会出现干裂,形成过多的毛细孔道,降低抗渗效果。冬季混凝土施工的话,应加盖塑料薄膜,覆盖一层草垫保温,减少混凝土内外的温差。
内容来源: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免责声明:本文涉及的部分文案、图片、视频摘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分享更多信息,本站不对其准确性负责。部分内容、图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内容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