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下管廊受渗漏困扰
防水工程的必然使命就是阻止无孔不入的环境水渗入钢筋混凝土多相多孔的体系,避免引起钢筋锈蚀、混凝土腐蚀,延长结构耐久性,贴身保护主体结构。地下管廊若想充分发挥其在城市建设和运行中的作用,做好防水,保证安全必不可少。
据了解,地下管廊防水施工通常有三种方式,一是明挖法,采用结构自防水加全外包防水层做法。或采用放坡基坑施工,或设围护结构,在基坑施工条件比较充足的情况,外墙宜采用外防外贴法铺贴防水层;二是暗挖法,除结构自防水外,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上设置预铺防水卷材、防水涂料或塑料防水板形成衬垫防水系统,利用不透水的防水层将围岩内的水与二次衬砌隔离开来;三是预制拼装法,主体管采用自防水加外防水设计,即预制主管外涂防水涂料,核心为预制管节相互间成一体化。
综合管廊作为城市地下设施动脉工程对于城市建设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但渗漏水问题一直是困扰地下建设工程的质量通病。据专家介绍,从目前已建设的部分工程来看,地下管廊中的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渗漏等几个最主要的问题仍未完全解决,一度成为困扰地下管廊工程建设和维修整治的难题。
地下管廊通常涵盖高压电缆、弱电线缆,且应单独设仓。如果综合管廊结构有湿渍或渗水情况出现,就意味着综合管廊内是潮湿的,容易引起高压电缆和弱电线缆连接件的锈蚀和高压电缆打火现象,严重影响负载端的设备正常运转及工程安全运营。
此外,混凝土在地下工程中会受地下水侵蚀,其耐久性会受到影响。现在我国地下水特别是浅层地下水受污染比较严重,而防水混凝土又不是绝对不透水的材料,据测定抗渗等级为P8的防水混凝土的渗透参数为(5~8)×10-10cm/s。所以地下水对地下管廊工程的混凝土结构、钢筋的侵蚀破坏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杜绝管线长期被渗漏水浸泡现象,解决好防水问题是综合管廊建设必须考虑的技术问题之一,有效解决防水问题从而保证综合管廊的施工质量,也能从根本上减少安全隐患,降低后期运营养护成本,延长管廊使用寿命。
多方入手维护地下空间安全
虽然地下综合管廊不像地下室与建筑结构连接到一起,不容易从外部开挖,但绵延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的管廊探伤和维修的成本也很大,最好能一次性将防水做好,减少反复维修的成本投入。对于防水工程来讲,是否用对材料、材料是否合规,很大地程度上决定了工程质量,地下管廊工程也不例外。
为此,严格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并根据设计选择适用的防水材料很有必要。选择材料供应商时,必须对供货质量、信誉、供货能力上进行综合评价,选择有能力的供货商或分承包方。同时,从采购的第一程序开始,层层把关,确保材料质量。做好各种材料的质量记录和资料的整理与保存工作,做到各种证明、合格证、试验单据齐全,确保其可追溯性和完整性。各类建筑材料运到现场后,由试验人员进行现场取样试验,一旦发现达不到标准的材料,坚决清退出场。
有专家表示,施工工艺流程及现场管理混乱是防水施工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造成地下管廊渗漏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必须完善工艺流程规范操作制度。在每个工序实施作业前,由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工艺流程交底。让每一位施工人员对于工程的流程程序、达到的质量标准、关键技术难点等心中有数。同时,每一工序流程施工作业完成后,认真总结施工经验,不断提高操作水平,尤其是使用新材料时,不断提出改进措施,使其达到最佳效果。
为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的需要,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和提高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标准,2015年5月,住建部颁布了《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其中明确规定,综合管廊工程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0年,防水等级标准应为二级。
但事实上,防水等级应当根据具体管廊的管线类型确定,如有高压电缆、弱电、通信传输等重要线路进入管廊,而潮湿和渗漏容易引起连接件的锈蚀和打火现象出现,防水层则应该使用一级防水,同时这些线路也应该单独设仓。
“施工中还要考虑管廊所在城市地下水、地表水情况,如地表水排水不畅的城市,即使地下水位很低,也应该做一级防水,如果地下水含量丰富的地区,选用一级防水更稳妥。”有专家表示,“目前《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中的二级防水,应该调整为大于等于二级,应当更适宜。”
地下管廊并非新生事物,防水工程也是老生常谈。但只有真正做好防水,才能保证地下管廊成为百年工程,促进整个城市健康有序发展。更重要的是,防水行业也应该借助地下管廊建设带来的难得机遇,在材料、工艺、施工方面加大创新和规范力度,进而推动全行业转型发展。
内容来源:管廊建设
免责声明:本文涉及的部分文案、图片、视频摘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分享更多信息,本站不对其准确性负责。部分内容、图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内容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