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为保证冬期施工期间混凝土的生产和质量,混凝土搅拌站应做好多方面的冬期生产准备工作,包括对各种电器、设备、管道和车辆进行保温、防冻及采暖工作。
(2)冬期混凝土生产施工须周密计划,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原材料加热、保温、供热等。一旦计划不周、措施不当,都会影响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因此,混凝土冬期施工要制定好冬期施工方案,组织好材料选购,安排好施工进度计划。
(3)做好搅拌楼主机的供热保温工作,检查供热保温线路,锅炉房运行前检查供水保温系统等,及时排除故障和隐患,确保冬期生产中主机系统正常运行。
(4)物质部应做好冬期生产各种原材料、设备及配件的采购工作,且及时到位。
(5)试验室应做好冬期混凝土防冻外加剂的选型、复试及配套的试验工作。做好冬期施工期间高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技术储备工作,并加强试块的自然养护及标准养护工作。
(6)加强冬期施工洗车台管理工作,洗车台应采取保温措施,并应及时清理洗车后分离出的砂石,以防受冻。
(7)在进入冬期施工前,要做好混凝土罐车的保养和防寒套的准备工作。
(8)各相关部门应根据本单位冬期施工措施,制定出本部门具体的冬期混凝土生产准备计划,并予以落实。
(1)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宜低于42.5级。
(2)骨料应干净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冻块及其他易冻裂的物质;要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砂中的含泥量不得超过3%。
(3)要选用经过技术鉴定、符合质量标准的防冻外加剂,并对其产品进行试配,试验确定最佳掺量后方可使用。
(4)原材料加热。在自然气温不低于-8℃时,为提高工作效率,只加热拌合用水(水加热的最高允许温度是以水与水泥接触后不引起水泥假凝为依据)。在砂石不加热的条件下,采用水与骨料先接触,将水中的热量先传给骨料,再添入防冻剂。使用普通42.5的水泥时,水温不宜超过60℃。对拌合用水加热的要求是水温准确,供应及时,保持先后水温一致,以免拌合物前后水温不一致,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波动大,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1)经营部:在承接合同时,应特别注意施工方对混凝土的抗冻、抗渗、早强、掺合料的品种厂家、混凝土入模温度的特殊要求。如有施工方指定外加剂,应事先通知并与试验室协商有关技术问题,在合同中注明有关事项。
(2)调度室:严格组织好混凝土搅拌生产工作,提前通知搅拌楼加热生产水,达到满足混凝土搅拌要求的水温。在生产任务单规定的开盘时间之前主动和施工单位联系,了解施工单位现场准备情况及相关要求,根据施工部位、运距合理调配车辆。在生产过程中若出现技术问题和机械设备问题,应及时通知试验室和设备科进行有效处理,并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3)试验室、操作室及质检人员:试验室负责测定室外温度,包括最高和最低气温,每天不得少于4次;操作室负责测定机房温度,每工作班不得少于4次;质检人员应测混凝土出机温度,每工作班不得少于4次,混凝土出机温度不得低于10℃。
(1)投料程序:先投入粗细骨料和加热水,再加入防冻外加剂,然后投入水泥及掺合料继续搅拌到规定时间。合理的投料顺序,既能使混凝土获得良好的和易性,又可提高混凝土搅拌机的生产效率。
(2)拌合时间是影响混凝土质量和搅拌机效率的重要因素。搅拌时间不能过短,否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施工性能,导致其强度降低;搅拌时间过长,则会影响混凝土搅拌机的生产效率,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
(1)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垃圾、污垢。
(2)混凝土运至现场后,为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必须在15分钟内浇注完毕。
(3)为保证设计的混凝土强度,严禁向混凝土内随意加水。
为防止混凝土受寒流袭击及受冻,当混凝土浇注后应至少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再覆盖两层抗寒厚棉被或草垫。若遇到薄型结构还应采取其他保温措施,如搭设暖棚、电加热、生火炉等,做到因时、因地制宜。
(1)对在岗人员冬期施工应进行安全教育,进入施工现场注意防火和防烫伤事故发生。
(2)搅拌楼出料口下面不得有结冰现象,防止罐车就地打滑及工作人员滑倒摔伤。
(3)运输车应遵守交通规则,不得违章作业。
(4)如遇恶劣天气应采取相应措施。
冬期混凝土施工,是混凝土质量问题的多发季节,而且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由于问题发现较晚,给后期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在冬期混凝土施工中,对冬期施工方案、原材料、生产运输及养护等方面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采取有别于常温施工的一些特殊措施,才能防止混凝土冻害现象的发生,保障混凝土的强度及耐久性。
内容来源:中国商品混凝土网
免责声明:本文涉及的部分文案、图片、视频摘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分享更多信息,本站不对其准确性负责。部分内容、图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内容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