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城市用地的日益紧缺。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能够有效缓解这些矛盾。然而,建筑地下结构部分与上部结构不同,属于隐蔽工程,长期处于复杂的地下环境中,特别是地下水的影响,容易产生渗透、漏水等质量问题,需要花费极大的代价进行补救,同时,浸水也会对建筑结构的性能、承载力、耐久性等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因此,建筑地下结构的防水设计与施工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
目前地下车库渗漏水病害现状,原因主要集中在设计、施工和材料等几方面。地下结构裂缝的类型主要有荷载裂缝、自收缩裂缝、温度裂缝。针对地下建筑物渗漏水的治理技术使用比较多的方法主要有直接堵漏法、多次抹面法、化学注浆法等。
本文对地下混凝土结构防水质量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以实际工程为依托,对施工中的渗漏水病害原因进行了分析,对该工程采用的化学注浆法补漏措施及注浆效果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论述。
1 混凝土结构防水质量问题分析
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渗漏部位及成因较为复杂,一般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防水问题可分为以下几类:
( 1) 混凝土裂缝渗漏。主要现象是混凝土表面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或环形裂缝,当裂缝贯穿于混凝土结构本体时,产生渗漏。
出现以上问题时,主要的防治措施有: 加强混凝土养护,规范施工; 用耐碱聚合物乳胶等材料密封; 贯穿性裂缝,可用环氧、丙凝浆液等灌缝。
( 2) 变形缝渗漏。主要是金属止水带焊缝不饱满或与钢筋相连形成渗漏通道,橡胶或塑料( PVC) 止水带接头没有锉成斜坡进行粘接搭接。还有可能是变形缝处理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导致。
主要的治理措施是:应尽量减少变形缝的设置,或选择合适的构造形式和材料; 地下防水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保证有效降水,排除地下水在施工过程中的不利影响。
( 3) 混凝土施工渗漏。因为施工缝留置不当,施工缝混凝土表面没有凿毛,残渣清除不彻底,未做企口或安装止水带等原因导致的施工缝处混凝土骨料集中、酥软,从而沿缝隙出现渗漏。
主要的治理措施有: 防水混凝土连续浇筑; 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加强施工缝处混凝土振捣; 采用粗凝胶浆、氰凝等灌浆对渗漏点进行堵漏等。
( 4) 预埋件、穿墙管( 盒) 部位渗漏。主要原因有: 预埋铁件及环片表面有锈蚀层未清除、暗线管接头不严或套管用有缝管、预埋件固定不牢或受振动后松动、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温差作用等。
主要的治理措施有: 电源线路尽量以明线为主; 穿过防水混凝土的管道必须满焊止水环且焊缝密实连续; 避免防水混凝土结构内的钢筋、绑扎丝等触及模板; 管道和电缆穿墙部位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等。
( 5) 后浇带部位渗漏。主要表现为后浇带两侧结合部产生渗水,湿迹斑斑或呈线状。主要的治理措施有: 尽量采用木模封缝; 去除钢筋或钢板止水带上的锈皮; 保证混凝土养护时间; 防止出现变形裂缝等。
( 6) 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露筋渗漏。主要治理措施有: 处理前应将基层松散部凿毛清理并对填补浇灌材料进行养护。
内容来源:互联网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涉及的部分文案、图片、视频摘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分享更多信息,本站不对其准确性负责。部分内容、图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内容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