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施工质量通病预防技术

发表时间:2025-02-12 17:43:44 点击: 85

1、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施工质量通病及成因分析


1.1掉边掉角

掉边掉角问题多发生在混凝土板的边角位置,分析该病害产生的原因可总结为如下几点:

第一,在混凝土强度较低时过早进行切缝施工,生导致边角位置混凝土损坏。

第二,未从头至尾进产 行假切缝,在切缝位置混凝土出现收缩断裂,导技 致角部脱落。

第三,在混凝土振捣后对胀缝板位术 置进行调整,导致边缘受损。

第四,在两侧混凝土强度不足时进行“填仓”混凝土浇筑,在作业时施工设备触碰边角位置。

第五,过早进行模板拆除或暴力拆模,导致边角位置混凝土破损。

1.2混凝土道面裂缝

裂缝是混凝土材料较为常见的质量病害,其诱发原因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在混凝土材料配置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化反应或硬化反应,影响混凝土抗拉性能,从而形成裂缝病害。



第二,施工过程中养护工作不到位,导致混凝土结构内外部温差较大,形成温度收缩裂缝。    

第三,个别工程对道面混凝土有着较高的技术指标要求,施工工艺时间长,混凝土快速失水而形成塑性收缩裂缝。

1.3混凝土板体断裂

道面混凝土板断裂多在纵向连续浇筑时出现。裂缝走向通常于横向缩缝平行,呈波纹状布局(如图1所示)。尤其是一些机场在原有水泥混凝土道面上加铺新道面时断裂问题更为普遍。混凝土板出现断裂的原因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image.png

第一,在混凝土连续浇筑时未及时切缝,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出现收缩断裂问题。

第二,混凝土浇筑时停歇时间较长,先浇筑混凝土已初凝后继续进行浇筑导致结合位置出现收缩断裂。

第三,在同一断面混凝土材料存在干稀差异,在交界位置产生收缩断裂。



第四,“填仓”混凝土浇筑时,先浇筑混凝土假缝已经出现断裂的位置由于受损位移,对初步成型的混凝土产生拉应力,导致混凝土道面板出现断裂问题。

1.4碱集料反应破坏


碱集料反应破坏即道面混凝土配比中水泥或者外加剂的含碱量过高,影响具有碱活性砂石的性能。加入水后,碱和活性硅在混凝土内部出现反应生成硅凝胶。硅凝胶具有一定膨胀力及不可约束性,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由内至外的酥松,混凝土道面出现损坏。

1.5混凝土蜂窝麻面

蜂窝即混凝土成型后在局部位置砂石多而砂浆少,从而出现砂石间孔隙率大的蜂窝状孔洞。蜂窝病害产生的原因如下:

第一,混凝土配比时水灰比过小,导致和易性变差,振捣时难以出浆。

第二,在混凝土浇筑时出现离析现象,粗骨料于某一部位聚集。

第三,未做到全幅充分振捣、密实。第四,模板存在漏浆问题,导致砂浆流失。

麻面即在混凝土道面肉眼可见的砂眼,麻面病害出现的原因如下:

第一,在混凝土完全凝结硬化前,表面被雨水或养护用水冲刷。

第二,混合料配制过干,砂浆少,难以抹面。

第三,砂石的级配不符合要求,小粒径过多,在拉毛施工时出现麻面。

第四,浇筑后过早进行混凝土养护,覆盖养护设施后覆盖物粘走部分浆液。

2、案例分析


案例工程为山西省某民航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施工项目。该机场跑道全长为3500m,宽度为60m,飞行区指标级别4F级。该道面混凝土以5.0MPa为设计抗折强度。施工前选取试验段进行道面施工,确定水泥混凝土材料配比后,为后续道面施工作业提供指导。在施工时,为避免常规质量病害的出现,应高度重视施工管理并对较为常见的道面质量通病实施相应预防技术措施,实现施工质量的强化控制。

3、机场混凝土道面施工质量通病预防技术措施


3.1掉边掉角预防技术

在该工程施工时严格管控大粒径混合料在边角位置堆积。注意先筑板侧壁的养护与覆盖,待混凝土强度符合拆模标准后方可进行模板拆除。严禁暴力拆模,减少拆模对混凝土的损伤。在切割板缝后,及时利用绳子将板缝填满,避免现场碎石等硬质材料落入缝内影响道面平整度。

3.2混凝土裂缝预防技术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施工材料,保证材料质量符合施工性能标准。高度重视水泥材料的收缩特性,有效控制水泥表面积及筛余量,发挥水泥材料自身低收缩性的特点,减少硬化过程的凝缩现象,减少凝缩质量通病。该项目混凝土道面施工材料主要由水泥、粉煤灰、碎石、集料、外加剂和水构成,各材料性能技术指标见表1~4。    

image.png

优化混凝土配比。在混凝土配制时对水灰比予以严格控制,使用一定量级配良好的碎石对混凝土孔隙率予以控制,降低混凝土表面收缩性。强化混凝土养护。在道面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及时利用草帘、麻袋等设施对混凝土予以覆盖养护,避免混凝土表面水分流失过快而导致干缩裂缝出现。在养护环节应喷洒适当养护剂,洒水覆盖土工布(如图2所示),可有效避免混凝土表面水分的过度流失,具有较好的养护效果及养护质量。动态监测并控制混凝土结构内外部温差,减少热胀冷缩而产生的温度裂缝。    

3.3混凝土板体断裂预防技术


在切缝施工时采取软切缝技术。通常情况下,道面混凝土用传统切缝机进行切缝施工,在混凝土强度为5~7MPa时,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若操作过早,会导致道面混凝土受损,在切缝位置出现不同程度的掉边掉角问题。若操作过晚,则会在切缝时出现不规则的断板。因此在施工时应采取软切缝施工技术。在新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1.5MPa时,使用高速旋转的锯片对混凝土进行切缝处理,可有效避免板缝位置出现损坏,减少不规则断板质量通病的发生风险(如图3所示)。

另外,为避免因稳定应力或干缩应力而出现断板,在混合料连续浇筑施工时严格控制长度小于100m。施工过程中出现温差过大的天气时,每隔3块板就进行一次软切缝处理。在日间温度过高或风力较大时,选择在夜间进行施工。在温度较低的天气,尽快完成做面工序,便于随着气温逐渐升高,使混凝土强度快速提升,提升抗收缩能力。    


3.4碱集料反应破坏预防技术

外加剂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外加剂符合相关标准。混凝土中外加剂添加量在3kg/m3以内。对砂石、碎石等材料均进行碱活性检验,检验后方可投人使用。在配比混凝土材料后,选取试验段进行施工,及时发现并规避碱集料反应破坏问题。

3.5蜂窝麻面预防技术

确保混合料均匀拌和。若和易性较差,水灰比较小,在浇筑施工前已经出现离析,则禁止将混合料用于道面施工。混和料浇筑时,对边角位置予以扣锹处理,保证均匀浇筑,避免混合料离析。进行振捣施工时,应避免过振、漏振等问题出现对模板应紧密拼接,严密堵塞接缝,避免漏浆。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科学规划混凝土作业工序,减少养生和切缝的交叉作业工序,养生时避免用水对初步成型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冲刷。严格控制砂质量,使用滤网筛除粒径较大的砂石。确保混合料均匀拌和,使混合料具有较好的和易性。在覆盖养生时,设置垫撑结构,避免覆盖物和砂浆接触导致表面麻面。



内容来源:砼话

免责声明:本文涉及的部分文案、图片、视频摘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分享更多信息,本站不对其准确性负责。部分内容、图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内容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