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地下室最常见的三处渗漏,如何治理?

发表时间:2025-02-27 17:24:52 点击: 85

地下防水工程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防水施工队伍进行施工,主要施工人员应持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指定单位颁发的执业资格证书。下面针对地下防水工程易发生的三大渗漏顽疾,分析原因并给出治理对策,以供参考。

一、施工缝渗漏

image.png

➤ 现象

施工缝处混凝土松散,骨料集中,接槎明显,沿缝隙处渗漏水。

➤ 原因分析

1)施工缝留的位置不当。

2)在支模和绑钢筋的过程中,掉入缝内的杂物没有及时清除。浇筑上层混凝土后,在新旧混凝土之间形成夹层。

3)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未按规定处理施工缝,上、下层混凝土不能牢固粘结。

4)钢筋过密,内外模板距离狭窄,混凝土浇捣困难,施工质量不易保证。

5)下料方法不当,骨料集中于施工缝处。

6)浇筑地面混凝土时,因工序衔接等原因造成新老接槎部位产生收缩裂缝。

➤ 治理

1)根据渗漏、水压大小情况,采用促凝胶浆或氰凝灌浆堵漏。

2)不渗漏的施工缝,可沿缝剔成八字形凹槽,将松散石子剔除,刷洗干净,用水泥素浆打底,抹1:2.5水泥砂浆找平压实。

二、裂缝处渗漏

image.png

➤ 现象

混凝土表面有不规则的收缩裂缝且贯通于混凝土结构,有渗漏水现象。

➤ 原因分析

1)混凝土搅拌不均匀,或水泥品种混用,收缩不一产生裂缝。

2)设计中,对土的侧压力及水压作用考虑不周,结构缺乏足够的刚度。

3)由于设计或施工等原因产生局部断裂或环形裂缝。

➤ 治理

1)采用促凝胶浆或氰凝灌浆堵漏。

2)对不渗漏的裂缝,可用灰浆或用水泥压浆法处理。

3)对于结构所出现的环形裂缝,可采用埋入式橡胶止水带、后埋式止水带、粘贴式氯丁胶片以及涂刷式氯丁胶片等方法。

三、管道穿墙(地)部位渗漏

image.png

➤ 现象

常温管道、热力管道以及电缆等穿墙(地)时与混凝土脱离,产生裂缝漏水。

➤ 原因分析

1)穿墙(地)管道周围混凝土浇筑困难,振捣不密实。

2)没有认真清除穿墙(地)管道表面锈蚀层,致使穿墙(地)管道不能与混凝土粘结严密。

3)穿墙(地)管道接头不严或用有缝管,水渗入管内后,又从管内流出。

4)在施工或使用中穿墙(地)管道受振动松动,与混凝土间产生缝隙。

5)热力管道穿墙部位构造处理不当,致使管道在温差作用下,因往返伸缩变形而与结构脱离,产生裂缝。

➤ 治理

1)对于水压较小的常温管道穿墙(地)渗漏水采用直接堵漏法处理:沿裂缝剔入成八字形边坡沟槽,采用水泥胶浆将沟槽挤压密实,达到强度后,表面做防水层。

2)对于水压较大的常温管道穿墙(地)渗漏水采用直接堵漏法处理:沿裂缝剔入成八字形边坡沟槽,挤压水泥胶浆同时留设线孔或钉孔,使漏水顺孔眼流出。经检查无渗漏后,沿沟槽抹素浆、砂浆各一道。待其有强度后再按1)堵塞漏水孔眼,最后再把整条裂缝做好防水层。

3)热力管道穿内墙部位出现渗漏水时,可将穿管孔眼剔大,采用埋设预制半圆混凝土套管进行处理。

4)热力管道穿内墙部位出现渗漏水,修复时需将地下水位降至管道标高以下,用设置胶止水套的方法处理。



内容来源:建筑工程鲁班联盟

免责声明:本文涉及的部分文案、图片、视频摘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分享更多信息,本站不对其准确性负责。部分内容、图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内容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