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阐明,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同时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双碳”目标对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具有引领性、系统性的意义,可以带来环境质量改善和产业发展的多重效应。在混凝土领域,增强结构的耐久性以及发展大量使用工业废弃物和城市垃圾制成的具有优良耐久性、工作性和经济适用性的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无疑是绿色发展的方向之一,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
近年来,国内大量的混凝土结构物没有达到预期的使用年限,受各种因素影响而过早破坏。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类投资巨大、施工期长的大型工程日益增多。例如大跨度桥梁、超高层建筑、大型水工结构物等,我们通常期望结构的耐久性是历久弥坚的。如果混凝土结构过早的劣化将会带来的资源、能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的恶化。重视基建工程的使用寿命,减轻对生态和资源的压力,是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
究竟到底是什么决定了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呢,又如何来增加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呢,yl6809永利集团专家委员闻宝联老师带来精彩分享。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结构抵抗环境中各种因素作用而保持正常使用功效的能力,包括 :抗渗透性、抗冻融性、抗碳化性、抗化学侵蚀性、抗碱-骨料病害、耐火性等方面。使用年限是衡量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指标。未来,yl6809永利集团希望开发出更多的新材料和新技术来增强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构建绿色低碳体系,助力国家早日实现双碳目标。